IT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CSI2M
Your present position:Home > Product Service > Application System > The independent product > IT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CSI2M

概述
  一、企业IT面临的挑战

  目前企业的正常运营要依靠大量的IT技术。事实上,业务的健康运转和赢利都需要数以百计的系统、应用程序、服务等等发挥出最佳性能。然而,各个企业IT都在努力在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中用较少的资源做更多的工作,必须快速、准确并按预算执行任务,并且没有时间翻修整个IT基础设施以满足业务日益变化的需要。业务服务管理(BSM—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使企业能够从业务的角度来管理所有IT元素和服务。这样,公司可以了解和预测技术变化对业务的影响,反之亦然,也可以了解业务的变化如何影响IT基础设施。因此,业务服务管理将会提高业务性能和运营效率,从关键的投资中提供战略性的价值。

  CSI2M(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Integrated Management)中船重工IT综合管理平台,凝结了IT运维管理领域中“以IT服务于业务,以业务价值管理为核心”的先进理念,强调了企业对IT的全方位管理。该平台符合最新国内外IT运营维护管理标准,是基于风险的安全运行管理理念在IT运维方面的典型应用,也是集多年IT管理实践精髓在船舶行业深入应用的综合IT管理系统。

  CSI2M产品设计思路采用了符合国际IT管理最佳实践指南,即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理念的设计思路,形成紧密贴合业务的综合一体化IT协同管理平台,平台通过直观的事前管理呈现、先进的事件根源因定位和智能联动分析,为用户IT管理提供全面综合管理解决方案。其更是遵循BSM(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业务服务管理理念,以业务价值为核心,同时覆盖存储、网络、主机、中间件、数据库、虚拟化平台、应用、资产、IP地址等IT全方位资源管理。

  二、综合业务服务管理思路

  业务服务管理指把业务服务的可用性和性能状态,与底层IT系统构架和应用部件关联起来,提供一个以业务价值为核心的IT集中管理平台,支撑业务的运营,同时可以提供基于用户体验的业务监控。

  IT管理发展大致可分为网络管理(NSM—Network System Management)阶段、IT服务管理(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阶段、业务服务管理(BSM—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阶段。目前,IT 管理系统越来越深入地切入管理决策,主要表现在:从网络管理向业务服务管理过渡;从参数读取管理向智能分析管理过渡;从网管员设置、维护管理向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管理过渡;从工单管理、流程化管理向以业务为核心的综合服务管理过渡。

  IT是交付业务价值的战略资产。业务运营与IT系统的关系日趋紧密,业务要求IT支持业务的不断创新和成长的要求,并不断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经营风险;IT 设施和服务的质量又影响着业务战略的方向和部署。

  CSI2M以“业务价值”作为核心,变被动支持、服务于业务为主动关注如何实现业务价值。面向业务的第一步是在组织的制度安排上首先建立“业务驱动”的IT治理和管理思想。CSI2M 业务管理理念把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和管理实效,作为评价IT系统效用和IT部门工作的首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建立“技术服务于业务发展”的意识和文化,是真正实现IT与业务融合的根本驱动力,主要表现在:

  1、业务架构

  通过CSI2M平台构建并清晰展现复杂的业务物理架构、逻辑架构,让业务部门和IT部门能够拥有统一的管理语言、管理视角。

  2、业务运行

  通过CSI2M平台建立业务服务视图,进行业务运行监控管理,让所有业务关键参数醒目地投射到业务架构上,实时反映业务运行情况。

  3、业务使用

  通过CSI2M平台建立业务实时使用管理,监测管理业务的使用状况、用户的分布情况,剥离不同业务的实时流量情况。

  4、事件原因分析

  通过CSI2M平台依托扎实、全面的基础设施管理,通过建立融入思路的业务故障分析、发现机制,具备服务影响和根源定位的管理能力,改善IT管理,提高LSA。

  5、基于业务统计与分析

  通过CSI2M平台以业务为出发点,进行统计和分析,给投资决策提供依据等。

CSI2M 技术特性

  CSI2M 为基于DOTNET平台运行的应用系统,采用了业界最新的DOTNET2.0框架及开发平台;系统采用 B/S 架构开发的应用系统,采用了业界最先进的WEB2.0技术,通过Ajax技术和WebService 技术,实现了在浏览器上页面的局部更新,提供更好的部署和使用体验;IE 客户端采用运行于IE的jscript开发语言,大大提高IE客户端操作的响应速度;CSI2M 通过O/R Mapping技术和缓存技术,能够自动适用不同数据库之间差异性,优化数据访问速度。CSI2M 是一套以业务为核心的全中文、通用的综合业务服务管理平台,具有先进性、实用性、易用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一、CSI2M 系统架构

  CSI2M 系统平台按照分层架构设计思想进行建设,实现网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分离,数据处理与呈现的分离,共分为三个层次: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和功能显示层。这样的设计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是位于数据处理层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数据采集子系统,与IP网的网元设备和相关的业务系统交互,遵循标准的通信协议,完成 CSI2M 所需的各类原始管理数据的采集,包括主机、网络、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环境等数据源的原始信息,如:配置数据、性能数据、故障数据、准确性数据等;

  数据处理层:将数据采集层所获得各种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提供各应用功能进行处理分析、统计及存储,如通过触发事件发生器,将收集到的各类原始信息与 KPI 阈值对比后进行分析、配置或处理,形成资源分类的告警信息等;

  功能显示层:针对分类管理信息进行统一汇总和多维展现,实现网络、系统硬件设备资源和软件运行状况的统一监控和管理,保障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CSI2M系统框架图

  CSI2M系统主要功能架构包括:对象层、对象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展现层、外部接口等。

  CSI2M系统的管理对象包括: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机房环境、主机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等,数据采集的方式多种多样,支持分布式主动轮询或被动接受的方式采集数据,支持标准的SNMP、Syslog、W MI、Telnet 等协议的数据采集,支持数据库接口采集,支持应用 API 接口采集等多种方式,支持集成第三方管理平台组件进行数据采集,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定制相应的接口,将相应系统的信息纳入网络管理系统中,形成统一管理。

  CSI2M系统采用开放的数据存储平台 Oracle 或 SQL Server 来进行网管系统的数据存储,能够保存两年以上的历史故障数据和性能数据以便生成相应的趋势分析报告。CSI2M 系统能够针对告警事件提供灵活的过滤,提供对告警级别、告警类别、告警消息等配置的能力,告警划分成几种颜色,提供多种工具和方法定位问题的根源。

  CSI2M系统的性能数据采集能够支持秒级单位的采样周期,能够提供原始采样频率的数据。CSI2M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能够通过对性能数据的对比,生成相应的阀值告警事件。

  CSI2M 系统通过 Web 访问的方式为用户展示物理拓扑结构,并通过物理拓扑结构为用户提供全网的性能和状态信息,并通过颜色表现表示出来,帮助用户及时发现网络潜在的故障隐患点,从而为用户提供管理数据的分析、诊断机制和运维管理流程。

  CSI2M 系统标准的 Syslog、Telnet、API 等接口,可以将安全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环境的管理数据,纳入 CSI2M 系统中实现集中管理。

  二、CSI2M 系统模块组成

  CSI2M由六大模块组件组成,包括数据采集组件、综合网管服务、WebService 应用组件、IE显示层组件、数据流分析探针、外部数据库,各模块组件之间通过TCP/IP进行通信,支持灵活的集中或多服务器的部署策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1、数据采集组件

  数据采集组件接收各网管功能模块的数据采集请求,定时其管理范围内的被管对象中收集IT基础设施信息,同时维护、提供性能数据缓存,存储获得的IT基础设施的性能信息,从而达到:

  统一的数据获取接口

  CSI2M数据采集组件通过统一的接口提供IT组件的信息,隐藏各具体管理协议的细节,各种网络管理应用可以方便的使用无需关心具体协议的细节(如用户名、口令等)。

  多管理协议支持

  CSI2M数据采集组件可以支持使用SNMP、DB、TELNET、SSH等多种管理协议从IT基础设施环境中获取IT组件的信息。

  可扩展的IT组件支持

  IT组件多种多样,使用协议各不相同,CSI2M数据采集层可以通过Schema方便的扩展出对新的网络配置属性数据类型的支持,并且不影响已部署应用。

  数据有效性控制

  CSI2M数据采集组件提供良好的数据有效性控制手段,通过“保质期”概念,避免不同应用使用同样“保质期”的数据

  智能化网络访问控制

  CSI2M数据采集组件通过缓存、重用能根据使用情况自动调整数据获取的网络请求发送,根据访问概率、信息性关联等进行数据预取和缓存控制,减低网络负载。

  2、综合网管服务

  综合网管服务作为数据处理层,建立了网络管理模型和资源数据访问模型的标准化实现,NMS数据处理层中采用了O/R Mapping、IOC、Remoting等技术完成系统的架构和实现。 NMS将实体对象的数据如网络配置数据、资源数据是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通过O/R Mapping 实现将关系模型映射到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提供完整的面向对象的数据管理、访问模型和接口,完成了网络管理数据的对象化实现,包括:

  网络配置数据 / 设备网元数据 / 性能数据(历史数据、实时数据)/ 告警规则配置数据 / 告警信息数据 / 服务资源数据 / 用户权限配置数据 / 等等

  综合网管服务以服务管理框架IOC技术为依托承载资源模型服务、资源数据服务、数据模型服务、数据(告警、性能和历史资源配置数据)承载等各种系统关键、数据处理服务、网络管理服务,实现了服务接口定义与服务实现实体之间分离,将服务接口定义完全在一个抽象层次进行描述和技术架构,各服务之间的引用关系也通过接口定义通过配置文件进行关联配置,完全达到开发与应用分离、定义与实现分离的低耦合性系统架构。

  综合网管服务通过Remoting机制将各种服务管理接口、数据访问接口以API的形式公开给其他层次、外部系统进行访问,。在逻辑上,NMS系统分为应用编程接口和应用核心。应用核心负责作为管理功能实现者对外部应用透明。应用编程接口以服务形式向第三方应用提供NMS的功能,同时隔离NMS系统内部变化对第三方应用的影响。CSI2M的权限检查采用AOP方式进行拦截过滤,因此在发送请求时必须同时说明此操作的用户名称以便进行权限检查。

  CSI2M向其它层次的应用提供标准化的资源数据和其它管理数据的访问接口包括:

  网络拓扑数据查询接口 / IT资源配置信息接口 / 网络设备实时运行状况查询 / 信息系统故障发送/统计接口 / IP地址簿及定位接口 / 网络性能历史数据查询、统计接口 / 网络数据流量分析、统计 / 用户权限及审计信息接口 / 报表浏览、管理接口 / 等等。

  3、WebService应用服务

  CSI2M的应用管理、呈现层采用WEB架构实现,通过WEB2.0、AJAX、W EBSERVICE、JSCRIPT等技术,实现完整的B/S模式的应用管理、数据呈现等核心功能。

  CSI2M通过管理控制台集成了网络拓扑管理、网络监控、故障管理、报表管理、服务资源管理、资产管理和系统管理等。方便用户统一执行管理任务。

  从管理门户提供的功能来看,除提供整个监控管理中心的基本框架外,主要作为整个监控管理中心的集成平台,集中展示关于系统监控数据、流程平台、数据报表等信息,未来应用系统的扩展都依赖于这个基本框架。主要任务有:

  (1)提供一个柔韧性好的构架,集成后台各种运维管理平台,为中心和各分公司提供一个统一的运维管理信息访问入口;

  (2)为中心和各分公司内部的使用者提供必要的协作工具和服务,供他们快捷获取和交流所需信息;

  (3)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监控管理中心的需求。 根据以上任务需求,本项目中门户功能模块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1)门户基本框架和管理功能:提供门户通用服务和基本功能。包含用户管理,门户系统权限管理等。

  2)对其它系统的集成功能:主要提供对于系统监控管理,流程管理,分析报表集成。管理门户将作为这些系统的统一访问入口,并为用户提供单一登录功能。

  3)开发定制的特定服务模块:开发本次项目要求的日志和审计功能模块,用户访问统计模块。

  4、数据流分析探针

  数据流分析探针主要用来分析、统计网络流量中的各种流量信息,分析、统计各种应用业务系统的使用情况。通过对服务器接入交换机进行端口镜像,把各种业务系统所在的网络端口上的所有通信流量全部转发到数据流分析探针服务器,由探针进行流量采集、统计操作,并结果上传到综合管理服务端,实现了在线服务访问情况、网络流量排名统计、病毒扩散告警、异常行为监控等统计分析报表。

  另外,CSI2M 管理系统详细模块,包括:

  系统平台 / 层次化管理 / 故障管理 / 报表管理 / 资产管理 / 配置管理 / 管理工具 / 网络监控管理 / IP 地址管理 / 主机管理 / 数据库管理 / 中间件管理 / 应用管理 / 业务服务管理 / 数据流分析 / 桌面管理 / 机房环境管理 / TOPN 性能管理 / BTMF 分布式数据处理 / BTMF 分布式功能处理

  CSI2M 系统虽是模块化设计,但各模块功能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管理平台。 模块化配置具有重大意义,意义在于:

  模块化配置便于按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整合,以便适应管理需求的不同及可能的变化;模块化配置为不同产品的功能组合提供了可能,组合考虑是基于以下需求:不同种类产品在管理上需要联动;不同产品特色不同,希望强强结合;投资保护,与现有系统整合。